省电力行业协会  杨光宇

20081112修正稿

 

编者按: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最近,福建电力行协原首任常务副会长、省电力公司原副总经济师、原省电力局办公室主任杨光宇同志,特地撰写了一篇题为“福建电力百年回首与未来展望”的长篇综述,并输入到行协公众网上。现将订正后的该综述有关改革开放的这一部分全文刊载于下,以资各会员单位开展相关纪念和宣传活动时参考。

 

1978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不仅极大地解放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也给电力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开辟了极其美好的发展前景。从197812月至今的30年,福建电力工业在已有的初步基础和经验积累上,又先后历经了上划中央管理、长期持续高速发展、实行厂网分开、几大发电集团入闽“跑马圈地”以及加速构建能源多元化格局等难忘而又非凡的发展历程,不仅在中国电力发展史上蔚为奇观,而且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瞩目。

通过这30年特别是近20多年的高速发展,到2007年底,福建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已达2398.5万千瓦(其中水电979.7万千瓦,火电1391.1万千瓦,风电23.4万千瓦,其它新能源装机4.4万千瓦),为1978128.75万千瓦的18.6倍;年发电量达1039.28亿千瓦时(其中水电311.6亿千瓦时,火电723.6亿千瓦时,风电等4.1亿千瓦时),为197840.74亿千瓦时25.5倍;年社会用电量达1000.3亿千瓦时,首次突破了千亿大关;年用电最高负荷达1631万千瓦,再创了历史新高。是年,电力装机总容量占全国71329万千瓦的3.3%,年发电量占全国32559亿千瓦时的3.2%,较之1978年分别提升了1.1个和1.5个百分点。如以即将过去的2008年作比较,则增长数还会更高一些。

随着近30年福建电力工业总体上以10%以上的速度实现长期持续高速增长,福建省电网也日益扩展、壮大和延伸,现已通过两回500千伏线路和浙江电网实现跨省相联。截至2007年末,有220千伏电压等级输电线路233条,总长6021.59千米,变电站88座、主变159台,统调变电容量3874.8万千伏安;500千伏变电站9座、主变12台,统调变电容量1120万千伏安,输电线路26条,总长2023.23千米

目前,一个以大火电、大水电为主力,以临海新兴能源基地群为依托,大、中、小电和新能源优势互补,技术先进、供电可靠、环境友好、高效低耗、结构与布局日趋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坚强电网,正日益崛起在海峡西岸。福建电力在全国的位置,已从过去倒数几位,前进到12位左右。年人均生活用电,则于2000年进入第6位。2007年,全省GDP突破9000亿元大关,为1982162亿元的55倍。电力的支撑和贡献,举足轻重,功不可没。

一、关于福建电力上划中央管理问题

指的是1982年之前,由于历史、体制和财政上的原因,加之地处海防前线,不能安排大型项目,福建虽然早于1979年就被中央赋予实行和广东一样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但实施大规模电力建设的资金,仍然东拼西凑,无从筹措。例如,1978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66.37亿元,只占全国总额的1. 8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3元,比全国人均水平少106元,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24位。这么薄弱的经济实力,一年能挤出几百万上千万电力投资,就谢天谢地了。这与当时广东省“财大气粗”,可以“省自为战”,的确难以比拟。以致1982年与1979年相比,3年间全省电力装机仅新增35.96万千瓦,年均新增11.98万千瓦;发电量仅新增12.27亿千瓦时,年均新增4.09亿千瓦时,还赶不上今日沿海一些发达市(县)年均增长的实际需求。福建电力装机和人均电量在全国的位置,分别处于第22位和25位。

当时,与金门隔水相望的厦门经济特区,只有刚投产不久的22.5万千瓦的中温中压火力发电机组。人们形容厦门是“英雄的城市,美丽的鹭岛,昏暗的灯光,差劲的供电”,招商引资遇到不少障碍。省会城市福州,老百姓一天未备蜡烛、煤油,就可能遭致停电之苦。这种电力发展严重滞后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原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门以及当时水利电力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地方与中央双方的积极商谈,1982年,终于作出了福建电力工业上划中央管理,并于1983年正式成立福建省电力工业局的重大决策。

上划不久,福建省第一座亚临界大型火电工程华能福州电厂工程,以及盼望了数十年之久的华东第一坝——水口水电站工程,即于1986年至1987年双双上马兴建。上划时的1983年,省电力局只有直属单位11个,供电单位8个,总装机容量87.5万千瓦,全年发电量36.8亿千瓦时,职工14420人。当年,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为192.02万千瓦(水电142.36,火电49.66万千瓦),年发电量为61.56亿千瓦时(水电47.02,火电14.54亿千瓦时),其整体实力和结构布局,都绝非可与今日同语。如今,当我们看到新世纪福建电力之新貌,网厂公司实力之增强,我们抚今追昔,夜不能寐,更深感当年上划之意义,怎么评价也不会过高。

与上划相同期的,1983年至1985年,福建省第一家利用科威特部分贷款兴建的沙溪口水电站工程(4×7.5万千瓦);福建省与水利电力部合资兴建的漳平火电厂工程(2×10万千瓦);由省电力局、闽江水电工程局、将乐县政府三家在全国首开合资兴建中型水电先河的范厝水电站工程(3×1.2万千瓦),均在此间相继动工。永安火电厂三期扩建工程(2×10万千瓦),则在此间全面投产,共同拉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电力发展第一次浪潮的序幕。这次浪潮,以成功利用国际金融形势较好的机会,通过大量吸纳外资来大举兴建重点电源电源工程为显著特征,一直延续到了世纪之交电力体制改革的前夜。

二、关于福建电力长期持续高速发展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凡是亲身经历过这一历史性进程的人,都会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判断。但尽管观点很多,事实只有一个,依本人之理解,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事实,是特别地弥值一提的。这就是:

1、电力装机总量每隔几年就上一个大台阶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尾30年,也即到1978年,我们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仅为128.75万千瓦,年均投产4.4万千瓦。而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则呈现出了每隔7年就上一个大台阶的不断加速的历史性重大转折。其中:

1986年总装机容量为258万千瓦,1993年为427.77万千瓦,第一个七年累计新增169.77万千瓦,实现年均投产24 .25万千瓦;2000年总装机容量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达1043.65万千瓦,第二个七年累计新增616.21万千瓦,实现年均投产88.03万千瓦;2007年总装机容量达2398.5万千瓦,第三个七年累计新增1354.85万千瓦,实现年均投产193.55万千瓦。

这么一种每隔七年就上一个大台阶的超常规的历史性的巨大跨越,在过去来讲,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天文数字”。根据最新统计,到20089月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已达2572.31万千瓦。如加上即将投产的可门第460万千瓦机组,今年总装机超过2600万千瓦已成定局。

当然,这种比较,只是一种粗线条的比较。更加科学准确的比较,还应当以各个五年计划为准。即使这样,所得出的结论,从本质讲也是一样的。

2、完成的投资大大超过前几十年的总和

搞经济建设,关键在钱。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头30年,不包括地方小水电投资在内,福建电力完成的建设总投资,大数讲大概就在1012亿元之间。而这之后的这30年,大数讲至少超过1000亿元。这的确是前所未有或闻所未闻的。

而在钱的背后,又折射出了内需水平、引资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队伍水平之高下。如果没有福建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难得的历史机遇(上世纪九十年代GDP增速长期保持在13.9%),没有福建电力自身的进步和变革,即使外资和内资滚滚而来,我们也只能望洋兴叹,不知所措。

3、改变了“满天星星”,缺少大电的落后状况

过去几十年,福建水火电装机比例大体为73,水电之中又多为中小水电,电网只要三天不下雨,特别是冬季进入枯水期,就有可能被迫大面积拉闸限电。由于供电紧张,企业经常“停三开四”、“停五开二”,居民正常生活用电只能让位工业用电。现在,水火电比例已调至46,火电之中大火电又占90%以上,只要有煤就不愁发不了电。如果来水丰沛,日子就更好过了。

2008年,福建电网迎峰度夏期间最高用电负荷为1757万千瓦,发生在725,同比增长7.7%,较上年最高用电负荷增加126万千瓦;19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819.47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0.6%,比2007年的15.4%回落4.8个百分点;同期全省GDP受出口等影响,同比增长13%,比2007年的15.1%回落2个百分点。全省整个电力供给情况非常平稳,即是一个最生动的明证。

4、办电模式精采纷呈不拘一格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福建电力工业最大的亮点或特色,在全国也十分罕见。这些模式至少包括:

第一,沙溪口水电站,4×7.5万千瓦,利用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7000万科威特弟纳尔贷款(相当于3000万美元)建设,1990年投产;

第二,华能福州电厂,2×352×35万千瓦,华能集团投资,二期并利用国际出口信贷和商业贷款,由此改变了福建没有大火电的历史;

第三,水口水电站,也叫华东第一坝,7×20万千瓦,利用世行二期贷款共2.4亿美元,实行国际竞争性招标建设,19873月动工,1996年全部投产,是世行最满意的工程,节余的5000万美金,还用于建设福建省第一条电力“高速通道”——水口到泉州500千伏“北电南送”大通道;

第四,厦门嵩屿电厂,上世纪90年代初兴建,前二、三年又扩建,2×302×30万千瓦,香港等5家合资建设,因地处厦门经济特区,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李鹏、乔石、贾庆林、罗干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都到此视察过,这在全国所有重点电源工程中也是仅见的;

第五,在永安火电厂完成三期扩建工程(2×10万千瓦),使全厂总装机容量达到35万千瓦的基础上,80年代末又利用港资抢上了漳平电厂二期2×10万千瓦应急电源,加上系统内职工集资参与的一期工程,使漳平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一度位居全省火电规模第一;

第六,漳州后石电厂,规划10×60万千瓦,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先生扎下30多亿美金建设,1995年开工至今,已先后投产7台机组,全国乃至亚洲火电之最,采用全密封的圆煤仓,环保世界一流;

第七,湄洲湾火电厂,2×39.3万千瓦,香港力宝集团投资,1998年开工,现转由马来西亚云顶集团经营,建设时引进美国柏格德先进的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对施工企业转变粗放式管理起到了很好作用;

第八,棉花滩水电站,4×15万千瓦,利用亚行2亿美元建设,是闽西革命老区最大的电源工程;

第九,省电力局、闽江水电工程局与地方乃至国家有关部门合资开发金溪、沙溪、尤溪、万安溪等流域一大批总计上百万千瓦的中型水电站,以及开发闽东周宁25万千瓦等若干水电站,均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第十,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兴建东山、平潭风电;省煤炭集团公司发挥优势,拓展产业,建设装机4×13.5万千瓦的龙岩坑口电站;以及邵武电厂通过贷款进行“技改”,使新厂容量达2×12.5万千瓦,等等,都是此间的典型例证。此外,省电力局与石狮市人民政府通过联营形式兴建输变电工程,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的严重缺电问题,而且为如何搞活搞好供电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当然,由于缺乏合同谈判经验,加之电力市场、煤炭市场以及金融形势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变化,福建电力在引进外资办电、集资办电以及贷款“技改”的过程之中,也有若干值得总结的东西。特别是邵武电厂,已连续多年处于亏损状态。但从总体上看,没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这些探索和尝试,我们不但难有今日之辉煌,甚至连全省电力装机总量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可能还要延后好多年。

5、建成了覆盖全省并贯通华东的统一电网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福建电力通过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全省统一的大电网的战略决策,使电网在1980年初具雏型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特别是通过1999年开始实施的农电代管、农网改造、县公司股份制改革、部分县公司上划、闽东电力体制实行“19”一揽子改制,以及前两年大力实施的农村无电户实现“户户通电”等项重大工程,不仅使得全省两千多万农民群众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城镇居民深受其惠,而且也为进一步理顺体制、规范管理,加快建设全省城乡统一的电力市场,最终实现全省“同网同价”创造了良好条件。

通过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大力实施全省220千伏双回路环网工程以及覆盖包括闽东在内的全省九地(市)的全面联网工程之后,福建电力又于九十年代后期,建成了以沿海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骨干网架为支撑的现代化电网雏型,并提前于2001年实现与华东的跨省联网,有力地促进了电网的安全稳定以及电力电量的互济互送。目前,一个电力装机总容量超过2600万千瓦,通过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500千伏双回线路与华东实行强力联络的省际大电网,2008年内即将崛起在海峡西岸。由于构建了省际电力的“高速通道”,2008年上半年,福建向华东送电的最高负荷已达到163万千瓦,为缓解该地当时所遇到的缺电压力,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所有这些,包括电力科技进步工作实现重大突破,供电优质服务工作连年全省夺冠,电力企业整体素质进入全国同行先进行列,职工队伍在抗灾抢险和各项重大保电中百炼成钢,以及多种经营已初步构成福建电力的“半壁江山”,电力教育培训充满生机活力,职工生活福利大幅提高和改善,企业创建文明单位硕果累累,等等,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又反作用于改革开放。它们相辅相承、融为一体,形成了福建电力强劲的动力、支撑和保证,在福建电力的百年史册上,将永资铭记,永放光芒。

三、关于电力实行政企分开、厂网分开问题

这是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而展开的。也是这30年来,电力体制发生重大而深刻变革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其影响正在日益地显现出现。其中,2000年撤销福建省电力工业局,同年626成立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接着831福建省电力行业协会举行挂牌仪式;以及2003年初正式成立华电福建发电有限公司,则是在这种大的改革背景之下,朝着“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监管机构依法监管、企业自主经营、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和服务”的新型电力体制格局或市场模式迈进,而相继实施的重大改革或调整之一。

然而,体制上的分分合合,永远也改变不了厂网之间唇齿相依的内在联系。在省电力行业协会的牵头下,一个以服务海西经济社会建设、共创电力和谐家园为主题,由各有代表性的会员企业以及省经贸委、福州电监办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福建电力厂网协调发展高层座谈会”机制,已于2006年应运而生,并逐步与行协的常务理事会议以及其它相关高层会融为一体。这种机制,不仅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而且也在全国电力行业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关于几大发电集团入闽“跑马圈地”问题

这是2003年初正式实行电力厂网分开,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之后,所呈现出的新的建设奇观。没有这一场看似“跑马圈地”的主动作为和精心布局,可能类似1993年冬季至1994年春节前那种惨不忍睹的新一轮严重缺电,早已在福建重演。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电力发展的第二次浪潮,或者说以中央电力企业强势扩张和发展为显著特征的这次浪潮,它们在福建电力的百年发展史上,同样将会写下浓重而又独特的一笔。

由于“跑马圈地”,近年来,福建先后建成投产了大唐宁德一期2×60万千瓦;华电连江可门一期2×60万千瓦以及460万千瓦;国电福清江阴一期2×60万千瓦等一大批高参数、高效率、高自动化的超临界特大型火电机组。停顿多年的泉州南浦一期2×30万千瓦机组,也由国电建成投运,初步改变了泉州这个全省最大负荷中心长期没有大型电源点的畸型状况。仅这4家电厂,近3年总计已投产480万千瓦。

此外,本省若干垃圾电站、热电站、循环流化床电站以及煤矸石电站,也因地制宜,有所发展。它们都为新世纪初叶福建电力更上一个新台阶,作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

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既没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长期持续的两位数高速增长,更没有新世纪之初的新一轮的更大的辉煌。虽然前进路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很多,包括电煤价格问题极为严峻,改革任务愈益艰巨复杂。但“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都不错”。只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继续坚持互利共赢,福建电力工业高速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这个最宝贵的历史经验,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丰富和发展。

五、关于加快构建福建能源多元化格局问题

福建省国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素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著称,现有人口3558万人(2006年统计数)。规划“十一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以上,到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0亿元(预计2008年即可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8000元。到2017年,GDP2000年翻两番。按照福建省经济社会用电需求预测,2010年,全省最高用电负荷将达1950万千瓦,年用电量将达1170亿千瓦时,年均分别增长9.1%9.4%。因此,电力发展仍将任重道远,充满挑战。

而根据有关资料,福建能源的基本状况大体是:水电,理论蕴藏量1181万千瓦,可开发容量大概1075万千瓦,现已开发95%左右,开发率雄居全国第一。火电所需燃料,仅有少许无烟煤或称白煤,已探明储量在12亿吨左右,挥发份极低,煤质很差,一般机组难以用来发电。目前每年3000万吨左右发电用煤,绝大多数靠从山西等省长距离“北煤南调”。预计到2010年,发电用煤将超过5000万吨左右。届时整个的铁运、海运以及电煤自身产能压力势将极其严峻。相比之下,福建全省海岸线曲折绵长,总长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有天然深水港20多处,大小岛屿1546个,占全国1/6。沿海和海岛的风力、潮汐资源理论蕴藏量都在1000万千瓦以上,这都是一些兄弟省所难以企及的。

因此,在发展与资源、开发与节约、消耗与环保、速度与效益等诸多矛盾之中,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更加注意充分发挥福建省的临海优势特别是两岸实现“大三通”后所带来的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或整合优势,在继续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电,优化发展大型特大型港口火电的同时,下决心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和其它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已成为新世纪福建电力工业能否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华东乃至全国多做贡献的“重中之重”或必然选择。这可谓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电力正在掀起或即将掀起的第三次发展浪潮。它既有别于传统的“水火并举”模式,也有别于第一次、第二次发展浪潮,其深远影响将不可低估。

1、关于水电

2007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14823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福建979.7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6.6%。预计“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新建投产水电装机150万千瓦左右。如将仙游抽水蓄能电站一期投产2×30万千瓦(规划240万千瓦)也划归这一序列,到2010年或稍后一些时间,全省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415万千瓦左右的历史新高。其中,地方若干中型水电以及近万座农村小水电约占全省水电装机总量的40%左右,未来仍将起到重要的互济互补作用。

2、关于核电

2007年底,全国核电装机达885万千瓦,在建规模1210万千瓦,福建暂空白。预计福建“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将消灭“空白”,实现历史性的巨大跨越。从掌握到的信息来看,目前:

1)一个在宁德兴建,已于2008218动工,一期工程共4台百万千瓦机组,总投资512亿元,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将达到300亿千瓦时。一号机组预计2012年投产,二号预计2013年投产。在此基础上,20142015年,再投三、四号机组。该电站位于福鼎市秦屿镇备湾村,是我国第一个在海岛上建设的核电站,也是福建省有史以来第一座核电站,国产化率将达75%,采用压水堆核电技术。由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大唐国际发电有限公司、福建煤炭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

2)另一个拿到国家发改委准生证的是福清核电站,工程规划装机容量为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年发电量420亿千瓦时。该项目计划今年1118日浇注第一罐混凝土。201311月、20149月投产一、二号机组,一期工程总投资约267.6亿元,年发电140亿千瓦时。加上风电和火电,将使福清成为“海西”最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之一。

3)第三个是福建最早选中的泉州惠安核电优质站址,也在海边,因意见不一,1993年搁置至今。华电福建发电公司计划修订建设方案后,重新报批并及早启动建设工作。

4)第四个,20087月下旬出差到闽北,听说山区的三明市与南平市也在积极争取上核电,厂址甚至可能在两市交界之处。因为国家现已引进美国三代核电AP1000技术,今后福建内地办核电,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了。

3、关于风电

2007年底,全国有风力发电装机420万千瓦,福建为23.4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5.5%。福建现有的风电,包括投产项目7个,累计安装风电机组176台,累计发电3亿千瓦时。“十一五”期间,福建风电将有新的更大的发展。包括在建风电项目22万千瓦,27个项目正开展前期工作。据了解:

1)中国大唐集团积极在漳浦一带拓展,风电场总规模已达10万千瓦。另据省政府网站20081014最新消息,大唐还选址长乐松下镇,计划投资3.23亿元建设风电项目。该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年发电量3.55亿千瓦时,是目前福建省筹建中的最大风力电场。

2)国电龙源电力公司等则锁定东山、平潭两地。其中,东山岛乌礁湾风电第三期技改项目总投资10亿元,装机容量10万千瓦。平潭岛大风电场,总装机已达10万千瓦。

3)华电福建公司2006年与福清市签订开发牛头尾风电场意向书,一期规划建设3万千瓦。

42008年海交会期,福清市通过招商工作,还签订了2个风电项目,总投资7.53亿元,将开发风电6.8万千瓦,布置30台左右单机容量20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此外,莆田等地风力资源,也初显规模。

从世界范围来看,风电是今后最有发展前途的绿色能源。有关资料表明,今年6月,向电网供电的德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达2300万千瓦,风力发电场达19900座,居世界第一。第二是美国,2007年底的风电装机容量为1680万千瓦。第三是西班牙,达1515万千瓦。福建如搞得好的话,预计2010年将发展到6080万千瓦。此外,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及生物质能源和地热能的利用,亦在有关规划之中,前景同样十分广阔。其中,正在建设的光泽凯圣热电厂,是利用鸡粪用发电燃料的,装机2万千瓦,即属这种最新的努力之一。

2008年的92527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内蒙古考察时,提出了建设“风电三峡”的宏伟构想。按照这一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风电发电装机总规模,将超过德国而跃居世界第一。由此而来,福建风电的发展,也可能会有所调整,有所加快。因为计划跟不上变化,变化又反作用于计划,这种看似矛盾而又有机统一的现象,或许正是经济建设何以如此复杂而又两难的症结所在。、

4、关于LNG电站

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用于湄洲湾、晋江和厦门同安三个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共350万千瓦,亦将于今年四季度起,到2010年全部陆续建成投产。这些电站是福建LNG供气计划的配套工程。这项工程,是我国首个完全由国内企业引进、建设、管理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也是迄今为止福建省最大的能源项目。从20049月签约,到20089月计划开始向福州市等地部分供气,仅仅花费4年时间。

5、关于大型特大型火电

2007年底,全国有火电装机55607万千瓦,福建1391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2.5%。预计整个“十一五”期间,福建全省将新建投产煤电870万千瓦,使火电装机总容量达2114.8万千瓦。到“十二五”末期,也即2015年,福建火电装机总容量将达到2500万千瓦左右甚至更多,几近“饱和”程度。具体来说,这些项目大体包括:

1)自2007年以来,华电福建发电公司认真贯彻节能减排、上大压小方针,合计关停了11台共计24.1万千瓦的小火电,涉及龙岩、厦门、永安等一批5万千瓦及以下小机组。整个“十一五”期间,永安、漳平电厂的610万千瓦机组,将按照“先建后关”的原则,于2010年关停之前,各建设230万千瓦级的高效环保节能的循环流化床机组。

2)连江可门电站,据称最终规划总规模是建成千万千瓦级的世界级的特大电站。该厂所在的码头可停靠15万吨巨轮,年吞吐量3亿吨,200811月已正式开通,是福建省目前最大的港口。

3)福清江阴电厂日后新上的二期工程,单机拟建2台百万千瓦级的超超临界机组。

4)正在施工的大唐宁德电厂二期工程,则要建设266万千瓦级的超超临界机组。按规划,这个厂的最终规模将达450万千瓦左右。

5)漳州后石电厂,还有8910号各60万千瓦机组在安装或待安装,最终规模将达到600万千瓦。

6)华能福州电厂三、四期扩建工程,也将建二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大火电机组。

7)石狮鸿山热电厂一期2×60万千瓦超临界抽凝供热机组,已于2008922,由省第一电建公司与省煤炭公司正式签订承建合同。

8)国电泉州发电公司南浦电厂,已定位为泉州市泉港石化工业区热源点。将在一期的基础上,接着进行二期工程,以确保石化工业区的热力供应。

9)龙岩坑口电站扩建230万循环流化床机组也在抓紧建设。

10)国家开发银行曾以开行函[2005]636号文,批准罗源湾火电厂项目建设。该文称,“经评审,福建鲁能罗源湾火电厂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优化发展煤电的产业政策,对满足福建、浙江省今后用电增长的需求具有一定意义。项目总投资为1200000万元,其中资本金240000万元,其它融资960000万元,开行同意为罗源湾火电厂项目提供960000万元的中长期贷款,在符合开行贷款条件的前提下发放贷款”。这个超级项目,我们也应予以特别关注。

6、关于建设坚强电网

根据前述已经在建或即将动工建设的电源工程项目清单,特别是2008115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项措施可能产生的发展效应,如按比较乐观的增长指数估算,到了“十一五”末期,也即2010年,福建省发电装机总容量将达到3500万千瓦左右(到20089月,已达2572.31万千瓦,其中火电1508.11,水电1035.87,风电等新能源28.34万千瓦);到了“十二五”末期,也即2015年,将有可能突破5000万千瓦大关,赶上或超过台湾届时的水平。199612月,我陪时任局长去台塑、台电等众多企业考察时,台湾全省电力装机为2800万千瓦。这些年,由于“核四”搁浅,未见再上什么大型特大型电源项目,估计福建电力从总量上赶超台湾的日子不会十分遥远。因此,又好又快地建设坚强的福建电网,已成为福建电力工业今后几年最重大而又最紧迫的历史性任务。作为福建电网的一名职工,我们为有机会赶上这电网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倍感骄傲,倍感自豪。

在这方面,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和福建省达成的发展共识,“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将投入600亿元左右建设海峡西岸坚强电网,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电网建设投资总和。这些投资主要用于:新建福州东台、漳州、三明、泉州北和扩建福州变等500千伏变电站11座,新增变电容量1100万千伏安,新建500千伏线路2268千米;规划新建、扩建220千伏变电站98座,新增变电容量2166万千伏安,新建220千伏线路6062千米;初步建成“规划科学、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行灵活、标准统一、经济高效”的坚强电网,率先在全国初步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

2010年,500千伏电网将覆盖全省所有地级市,形成全省大环网;省电网500千伏变电容量1780万千伏安、线路长度3814千米,分别是2005年的2. 61倍和1.77倍;省电网220千伏变电容量3954万千伏安、线路长度9390千米,分别是2005年的2.21倍和2.82倍。经济发达地区泉州要建4500千伏变电站,相当于北京市目前的水平。

当然,要实现前述的这些任务和要求,无疑地是极其光荣的,同时也是极其艰巨的。但我们坚信,当我们再过若干年后回首,一个更加光明和美好的福建电力,就一定会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因为我们既已走过了极其艰难曲折而又可歌可泣的百年,在此基础之上,又有什么能够阻挡得住我们更加坚强而又成熟的前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