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不久前,漳州市漳浦县佛镇东村的架空电力线路都换成了绝缘导线,接户线也换成平行集束导线,整整齐齐地固定在墙上。村民们称赞说:“供电部门给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十一五”期间,随着“户户通电”工程圆满完成、“低电压”整治工作持续铺开、新农村电气化逐步实现,漳州各县()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农民用电更加安全可靠。

催开农家幸福花

“福建南大门”诏安县有个叫尾乡的自然村,跟它的名字一样,它离所属的行政村有30多公里的路程。因位置偏远,这“山旮旯”里只有8户人家,守着祖先留下来的园林山地,过着“煤油灯”时代的日子。回忆起2006年前的生活,村民沈寿海感慨不已:“当时家里唯一带电的就是手电筒了,而且还舍不得用。白天下田种地,天黑关门睡觉,整个村子看不见一丁点亮光。”

2006年,为了让偏远山村用上电,国家电网员工开始向大山挑战:每根重达750公斤的100根水泥杆,十几吨重的变压器和大量设备材料,他们拉手扛,硬是将这些庞然大物拖运上山。随着近15公里长的电力线路缓缓拉起,尾乡等4个自然村的30户人家终于告别了“黑灯瞎火”的日子。

20066月底,漳州市实现了全市“户户通电”的目标。整个“户户通电”工程总投资78.89万元,共架设10千伏高压线路5.8千米0.4伏低压线路1.1千米,配变压器40千伏安,接户线0.8千米,电度表30只。

“有了电,我们再不用挑水灌溉果园了。我还买了增氧机,对虾越养越多了。”对虾养殖户沈大爷说,通电4年来,国家电网员工进村入户巡查供电设备,排除用电隐患,积极宣传安全用电知识,确保村民的安全可靠用电。在“电保姆”的精心呵护下,如今的尾乡村早已是另一番景象:村道硬化了,干净整洁;家家盖起两层的小洋楼,电视、音箱、电缝纫机等家用电器都备齐了……沈大爷说:“村里的路灯整夜亮着,我那在外当兵的儿子回家探亲时,远远见了这温暖灯光,感动了很久很久。”

铺就农民致富路

“十一五”期间,通过大规模的建设与改造,漳州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大大提高,初步解决了配电线路“卡脖子”和高峰负荷调节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发家致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华安县是茶叶生产县,农民收入、农业总产值50%以上来自茶叶产业。前些年,许多茶农不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不断购进更多先进的制茶机器,用电需求量不断增大,加上原来线路和设备严重老化,电压低导致停电频繁,茶农们不堪其苦,却也无可奈何。

“现在茶叶加工可离不开电呀。”2005年,仙都镇下林村茶农林建聪进了几台大机器,但电压不稳,烘焙机开动就跳闸,采回来的茶青没法加工,放坏了只能扔掉,林建聪是又心疼又着急。当地供电部门得知情况后,马上派人给村里新增了一台变压器,并改造配套线路,换了新的电表。如今,这几台大机器轰隆隆干得可欢了。几年来,林建聪的茶园扩大到18亩,年收入从3万多增加到现在的近20万,家里的小洋楼盖起来了,装上了5台空调,去年还买了辆小轿车。“农网改造让我们茶农用电更方便也更稳定。我还想再多搞几亩茶园,有供电部门的支持,我们放心!”林建聪说。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通过农网改造,漳州电业局建成了以110千伏和35千伏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10千伏及以下中低压配电网协调发展的农村电网,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为漳州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撑。

描绘农村新愿景

走进云霄县礁美村,宽阔的村道右边是一片蔚蓝的海港,左边是一栋栋造型别致的别墅楼房,一排排笔直的电杆和银光闪闪的电力线路,一台台崭新的配电变压器在村庄周围构成了一曲新农村建设的“五线谱”。

“村里的海产养殖业发展势头这么好,供电部门功不可没!”礁美村村支书施水发介绍说,2007年,礁美村被列为新农村电气化改造村以后,大力发展海产养殖业,从来都不用为用电发愁。如今的礁美村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富裕村,单浅水滩涂就有两万亩左右,鲍鱼、虾、蟹等养殖场有30多家,礁美人脸上总是洋溢着满满的自信,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憧憬。施水发描绘了心中新的蓝图:“有了充足的电力作保障,接下来,村里还要发展企业、办工厂,做好水产品的再加工,不但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还能让礁美的水产品运到更远的市场……”

漳州电业局副局长纪良友介绍说,至201011月,漳州市共投入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资金11218万元,建成4个新农村电气化县、33 新农村电气化乡(镇)、323 新农村电气化村,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期间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目标。

充足的电力保障,使得漳州市新农村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景象:昔日厦门湾南岸的咸水荒坡小渔村卓岐村,今日却顶起了“海峡西岸魅力乡村”、“首届中国魅力乡村”等一连串荣誉;龙海白水镇楼村的糖果食品加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规模化发展态势,逐步成为企业家投资兴业的“摇篮”;华安县仙都镇的茶叶采制、平和县南胜村的蜜柚加工……越来越多的乡镇实现电气化,正成为漳州市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百姓致富奔小康的愿景正慢慢实现。(朱忠东、陈立晖)